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月25日至2月11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学生在寒假期间组成实践队伍,以春节烟花爆竹燃放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富有环境学科特色、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实践。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直以来,燃放烟花爆竹都是人们庆祝春节、增加年味的传统方式。然而近年来,出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的需要,各地纷纷出台了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为深入了解全国不同地区居民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实践队员借助春节假期返乡的契机,从不同角度调研和探讨了春节禁燃禁放政策的初衷、优点以及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实践地点覆盖河南驻马店、湖南醴陵、江苏连云港、内蒙古呼伦贝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安徽淮南、山东德州、济南、昌邑、山西晋中和浙江温州共8个省份、12个地级市。
本次实践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在调研前期通过召开行前会议确定实践主题,并完成调查问卷的制作。其次,基于问卷调查方法,以访谈的形式就调研问题询问亲朋好友和社区邻里。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共收集112份样本,样本广泛分布在近20个省份,且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较为均衡,表明抽样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后,在调查过程中进行问题延伸,就居民关注的某一个话题展开进一步讨论,以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民众对于烟花爆竹禁燃政策实施的看法。在调查访谈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也积极应用在课堂和科研中学习到的环境学科知识,面向社区居民、中小学学生等群体开展大气污染科普宣传。
一、环保科普,清新春节
实践队成员积极走入社区、乡镇,前往街头和公园,配合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者将“烟花禁燃,保护环境”的标识条幅悬挂在居民生活区中,通过发放烟花爆竹倡议书、社区走访宣传、社区座谈会和家庭内部科普等形式,向大家科普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大气污染影响、噪音影响等知识,并在科普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访谈。
2023级本科生郭慜琦同学通过制作科普视频向社区居民介绍了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她建议社区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向居民普及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和火灾风险。此外,她提倡社区可以通过组织环境友好、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动员居民广泛参与,以增添春节喜庆氛围。
2023级博士生梁琛裕同学协助家乡当地小学发布了《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在小学放假前夕,前往学校向学生们科普了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污染环境、引发火灾、产生噪音等。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她还带领同学们一同在十米长轴画卷上写下了“禁燃禁放从我做起”的倡议,同时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春节欢乐祥和的美好画面。
二、实地调研,观点纷呈
2023级本科生陈相璞同学通过访谈和发放问卷的方式针对“划分烟花爆竹燃放特定区域”进行调查,访谈结果显示,对于生活在污染程度较低地区的居民,他们认为过年放鞭炮产生的污染远不及工业生产,因此认为放鞭炮的污染并不严重。但对于生活在污染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城市人口基数大、居民消费水平高,鞭炮消费数量也更高,加之城市内的空气流通较差,容易造成污染,因此这些地区的居民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来换取“蓝天白云”的接受程度更高。
2023级博士生徐源祥和王一诺同学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调查了社区居民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他们发现,如果仅从增加节日氛围角度考虑,几乎所有受访对象都希望能够燃放烟花、增添“年味”。但当受访对象意识到燃放烟花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导致火灾和对儿童的伤害,同时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时,他们也表现出了对烟花禁燃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三、问卷分析,因果探究
综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实践队使用全国范围共计112份调查问卷进行定量数据分析,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因果推断剖析,对影响禁燃政策的因素、电子烟花对燃放烟花爆竹的替代效果、民众的污染认知对于禁燃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环保感知对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形成了实践调研报告成果,努力将科学方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社会实践的脚步,是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更是对时代责任的担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绿水青山濡心田,蓝天守卫舞清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认识到环境治理的复杂性,政策制定既需要科学支撑,也离不开民众建议。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聆听了居民关于保留传统习俗的心声,也寻获了更多适应当下实际需求的环保创新方案。未来,环院学子将继续励志学好环境专业知识,积极投身面向实际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以知促行、以行践知,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