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2-23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战略发展研讨会在环境大楼举行。会议聚焦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梳理学院近期工作重点并作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布局。全院老师齐聚一堂,回顾卓越成绩、总结瓶颈短板、共商对策举措,会议由院长朱彤、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共同主持。
图1 会议现场
会议议题包含五个方面:国家层面相关科技战略、交叉性研究方向、二级学科发展问题研讨、学科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以及学院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战略考虑等。
8月22日,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宋小智巡视员首先做了题为《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的报告,她指出虽然全球范围内人类经济活动尚不利于绿色发展,但各国政治和经济发展都在趋向绿色化,当前我国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的目标定位已瞄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从学习者、应对者转变为贡献者和引领者,与此同时仍要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不变的原则,清醒认识自身国际地位和责任。在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进程迈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合作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环境公共产品,有助于世界了解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最后她从加强学术研究对决策支持的支撑、注重学术研究向成果转化、建立与外部机构联合培养机制等角度对学院发展给出诸多可行性建议。
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柯兵副主任作了《十三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和未来重点关注方向的战略思考》演讲,盘点了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领域在科技任务改革、科技任务部署和实施等进展,提出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同时介绍了第六次国家环境领域技术预测和战略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于今后的研发重点方向,他强调要从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关注源头和全过程、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做好基础研究、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关注绿色技术研发、加强科技界学风建设、努力提升科研绩效等方面强化,形成满足中国环境需求和经济特点的环境治理方案。
围绕《基金委最新动态与环境地球科学学科战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刘羽处长总结了2019年科学基金深化改革任务、举措和落实情况。从重大国家需求、重大科学前沿、大跨度学科交叉三个维度形成地球科学部的重点领域布局,并依托重大项目改革推进布局的完善。环境地球科学学科以“四梁八柱”为内涵,将通过进一步战略研讨确定未来学科布局的优先领域,以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和有助于解决重大污染、生态和灾害问题为优先导向。最后她对环境地学学科申请代码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总结2019年地学部各类项目申报和获批情况,着重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对与会教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图2 国家层面相关科技战略报告(左:宋小智 中:柯兵 右:刘羽)
研讨会还邀请到美国杜克大学张军锋教授、清华大学季向阳教授和中科院生态中心王子健研究员,他们分别阐述了环境健康、人工智能、化学品相关的环境问题这三大领域的前沿成果和最新研究热点。张老师分享了国际上关于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最新观点:环境可能通过污染物/胁迫暴露或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影响人体健康,环境健康科学已经成为支持环境和公共卫生政策、实现精准医学的关键;季老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三次浪潮,总结现有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提出未来人工智能和环境领域可尝试的交叉点;王老师系统梳理了化学品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法规、国际公约等,介绍了化学品危害性质及危害评估分类、典型案例分析、重点管理化学品的筛查和优先排序程序方法,指出我国目前大多停留在末端控制层面,与发达国家相比管理成效略显滞后。
图3 交叉性研究报告方向报告(左:张军锋 中:季向阳 右:王子健)
8月23日,围绕学院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未来学科重点方向、国际合作、资源配置等重大问题,展开内部讨论。陈忠明、童美萍、宫继成、徐建华四位老师分别汇报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健康、环境管理四个二级学科的现状梳理和问题思考,分析了各学科在基础理论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指出要清醒识别目前制约学科发展的因素并积极需求解决之道,深入思考现有平台如何支持教师成长、校内院内各领域方向如何深入交叉、如何形成引领地位的研究团队、如何将科学研究服务管理决策落到实处、如何面对未来全球环境问题提前布局等关键问题。
图4 二级学科发展问题研讨
(左上:陈忠明 右上:童美萍 左下:宫继成 右下:徐建华)
随后,李天宏、郑玫、张世秋三位老师就学院未来重点关注的学科方向—智慧环保、海洋环境保护、全球环境治理进行展望:运用环境信息与大数据技术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获取和环境模型现代化水平,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基础体系;整合校内、院内海洋科学研究力量,积极拓展外部观测及样品资源,逐渐打造北大海洋环境保护品牌学科;利用学院的学科基础、跨学科视角及环境履约等国际化工作基础,依托亚洲季风区可持续发展集成研究-未来地球计划,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团队并产出独具特色的环境学院国际/全球治理研究“产品”。
图5 学科未来重点关注方向(左:李天宏 中:郑玫 右:张世秋)
刘永老师就学院国际发展战略框架及可行性推进路径作简要汇报,国际化战略要融入学院整体发展战略中,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核心,国际科研平台、国际研究计划、国际环境智库等深度融合。战略推进计划涵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环境治理人才培养、优化国际平台基地、引领国际重大研究计划、建设国际环境智库等方面,并通过设置专项资金、鼓励教员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设立国际合作办公室等举措保障国际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最后他还介绍了第五次学科评估的改革思路,强调评估指标侧重点的变化,建议关注并提早准备。
接着,王奇老师介绍了学校研究生培养趋势,客观分析学院研究生指标不足的严峻形势,提出若干可尝试解决方案;强调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把关“统一综合考试”环节;优化师生间沟通方式;鼓励研究生国际交流,改善交流机会分布不均的情况。针对本科生培养,以打造精品课程为抓手,形成一套核心课程教材;继续推进本-硕“3+1+1”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以此扩展本科生国际交流深度和广度;通过开设国际班、元培新生讨论班、加大现场宣讲和网络宣传力度等方式扩大本科生规模。
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学科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学院向来重视青年人才成长,尽可能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资源支持。戴瀚程老师作为教师代表汇报人才队伍建设与青年人才发展的现状思考:目前学院人才队伍以独立PI模式为主,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存在单兵作战应对乏力的现象,学院应重点部署规划,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加大交叉融合力度,形成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决策支持的完整学科链条;充分考虑学科差异实现资源公平分配,为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能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学术委员会需为教员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指导和协助。
图6 学院层面战略研讨(左:刘永 中:王奇 右:戴瀚程)
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跨学科跨介质平台建设、研究生名额、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积极争取空间资源、确定引进人才方向、鼓励老体制副教授国际化交流等问题纷纷建言献策,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李振山老师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战略研讨会对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感谢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各项工作“把脉诊断”;各小组都进行了认真准备,报告非常精彩,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学院过去的发展,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反思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和规划。最后他强调,学院要对此次研讨会提出的相关问题和思路需进行进一步梳理和概括,在明确了发展方向后就要抓紧落实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