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体目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一流环境学科建设具体任务,服务对接国家战略,以从严治党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统梳理近年来学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学院暑期战略研讨会提出的问题,抓住学校新校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在解决学院发展瓶颈问题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围绕整改任务清单积极落实。
一、加强学院文化建设
11月15日,学院党委书记以“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主题,向师生党员及积极分子讲授了专题党课。学院立足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坚持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打造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环境。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通过建设温馨宜人的环境大楼空间环境,提升学生的品味和追求。将学院空间资源最大化向学生开放的同时加强对会议室、自习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场所管理。优化学院标识宣传,增加学院及省部级以上实验室的标牌;在学院下沉庭院设置休闲讨论角;南楼一层开放空间增设自动售货机和咖啡机;优化学院自行车停放空间布局;对报告厅扶廊台阶进行防滑处理等。系列举措方便师生,有利于提升学院凝聚力。
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依托新兴科研平台,举办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培养师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相互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增进学院教师间的交流,提升幸福感和归属感,学院工会于10月25日举办教职工集体生日交流会。11月,举办“影蕴环院情”——首届环院教师摄影大赛,教工累计投稿175幅与院校人文风物相关的作品,入围作品将用于学院大楼装饰及宣传品制作。
二、促进空间发展
在学院2019年暑假战略研讨会上,教师普遍反映办公、科研空间不足的问题。院长朱彤带队党政班子成员到吉利校区调研,之后班子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核心,调研空间需求,在党政联席会反复讨论解决方案,目前已落实3项举措,一是向公房办申请租用燕园大厦科研短期周转公用房200平方米,用于博士后和高年级博士生办公工位;二是加快“北京大气环境模拟实验基地”暨“昌平校区环境风洞实验室”建设;三是积极参与吉利校园建设,已向信息与工程学部提交吉利校区科研平台建设的用房需求。
三、提升本科生生源质量
针对学院本科生规模较小的问题,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讨论,计划成立学院招生工作委员会,由学院党政领导负责,确定招生目标,配套经费预算,把控进度节点。一是根据以往生源分布及教师籍贯进行招生布局;二是对宣讲次数及招生指标等提出硬性要求,招募遴选符合条件的教师参与招生;三是系统梳理学院的招生宣讲材料,对招生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起到积极有效引导的作用。为发挥微信公众号在教学、科研及服务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招生中的宣传作用,制定微信公众号管理办法,向学校申请官方微信公众号,账号名称为“北大环院”。
学院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多次组织宣讲团前往地方中学进行宣讲,宣讲队伍涵盖学院教授、年轻教师和学院学生,形式包括环境课题调研、环境素养宣教、学院教师讲座及分享交流,覆盖五省市11所中学,加强了环境学科专业的认知度和覆盖面。
四、增强思政育人实效
学院建立新生导师和科研导师相结合的全过程导师制。面向研究生党员招募第一期“党员领跑员”,每名领跑员与3-4名本科新生结对,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引导、学科特色、学习生活等方面开展针对性辅导。专职辅导员对新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各班招募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担任学生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日常事务。邀请师生开展“随机晚餐”,为辅导交流提供平台。
学院充分发掘资源,开展精准资助,包括在本科生拔尖奖学金中设学习发展奖学金、新设并调整基金用途,设立院级助学金项目,为研究生同学提供额外支持。同时提从学习、心理和生涯指导的各个层面支持。学习方面,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督促进行学习,成绩均分处于较高水平;在心理健康方面,对本科生、研究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单独沟通辅导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帮扶。建立受资助学生成长档案库,实现个性化、动态化育人。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品牌活动,引导受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组织受助学生第9年慰问帮扶河北兴隆留守儿童,培养感恩和奉献意识。
五、提升行政管理能力
学院发展对行政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期望行政团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具体措施有:行政人员提交工作周报,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团队建设活动,交流工作心得和业务经验,加强团队协调和凝聚力;结合工会等工作,加强学院行政团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制定行政团队能力提升计划,提升行政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学院组织了行政团队和党政班子的座谈交流会,行政人员述职交流会等,共同探讨建设一流行政团队,支撑学院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六、增强安全管理
以底线思维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学院实验室安全状况总体持续好转,安全管理制度更加系统完善,11月汇编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手册,成立了以工程技术系列为主、包括优秀研究生和学生党团骨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服务团队,形成了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和学工等多抓共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良好局面。
针对数学科学学院关切的学院理科1号楼顶“北京大学城市大气环境定位观测站”的安全问题,11月7日,环境学院、数学学院举行交流座谈会,同时邀请了设备部及保卫部干部参加。针对数院主要关心的三个问题:实验室内的放射源危害性、气瓶的运输及使用安全以及实验室噪声,进行全方面的解释,并于当天成立了整改小组,制定了整改方案及进度安排,包括实验室环境整治、噪声整治及观测平台设立党员安全示范岗,形成长效机制,努力消除数院师生的疑虑。
学院持续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和教育建设,将本学期首次开设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将安全事项深入人心。学院已落实各项安全扣分规定,维持安全管理的高压和优秀学生安全示范工作的奖励,从两方面提升实验室安全操作的积极性。
为加强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对火灾危险的应急处理能力,学院于11月12日在环境大楼举行消防演习,环境大楼师生员工、物业人员近200人参加了本次演练。
七、推进绿色校园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进绿色校园建设。2016级博士生党支部与北京大学校友企业西西空气暨西西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发起 “红色1+1&PKUair北大空气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先后两次赴北京大学肖家河住宅区开展主题宣讲、入户检测、大数据解析等多项志愿服务。
刘颖君课题组在9-10月期间为肖家河小区5户新居做了连续几周的室内空气质量的全面测量,帮助住户找到了其家中主要的室内污染物及可能的来源,分析了开窗通风等措施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
刘思彤课题组对未名湖水质进行采样监测对比,从采样结果来看,目前未名湖水质情况较好,应不必采取相应治理方案。
韩凌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宿舍垃圾产生情况调研及垃圾分类意识调查,编制《北京大学校园垃圾分类试点方案》,同时与跟餐饮中心联合探索食堂果皮的资源化途径,并与环保办、总务部等部门座谈,对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此外,主持本科生公选课《可持续校园实践》,逐步建设成校园可持续文化建设和学生参与可持续校园设计的平台。